Content
content
descriptioncontactmap

GPAFS

Type

Country

China

Last Update: December 01, 2023

About us

自然保护地是人类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核心生态基础,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发展应当采取与所在自然保护地保护目标相一致和协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规划、政策、认证、管理、资助等措施来推动、支持和鼓励当地的友好发展,从根本上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保障当地社区从保护中获益,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让社会各界都成为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截止2020年年底,全球自然保护地陆域覆盖面积达到17%,海域16.8%;我国自然保护地1万余处,覆盖陆域18%,海域4.1%。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地内盗猎、砍伐、人类干扰、商业开发等破坏活动时有发生,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国乃至众多国家生态保护。多年来,很多保护地管理机构和民间保护组织与当地社区一起,积极探索对生态友好的发展方式,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为保护地友好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示范和引领。 2013年解焱博士提出了“保护地友好”计划,并带领团队开展实践示范和理论研究,宣传世界范围相关机构和国家的良好实践。该计划坚持公益目的,采用商业手法,努力将良好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融入到社会经济价值体系中,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不受社会关注、以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获取利益的发展方式。该计划多年来致力于支持自然保护地及周边的友好生产,建立严格的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搭建销售平台,在实现保护目标的同时,为消费者生产值得信赖的、自然健康的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

contact

3